系统方案

一文说透完形填空的前世今生和备考策略3.0

本文目录

前言
第一部分:完形填空的前世
第二部分:完形填空的今生
一、理解残篇
二、设题密集
三、考验词汇量
四、角度刁钻
1. 地道用词
2. 中式英语
3. 隐性逻辑
4. 多义词
5. 伪近义词
6. 超课标派生词
7. 固定搭配
8. 语法
三、完形填空的备考策略
(一)真正理解文章是最可靠的方法
(二)“完形”能力来自足量的阅读积累
(三)有侧重地阅读
(四)认识单词,无条件,别侥幸
(五)针对杀手题做专项练习
(六)关于做题的一些建议

前言

完形填空是常青树。从中学到大学,完形填空出现在中考、高考、考研等各种考试中,作为高考题型,完形填空更是与阅读理解和写作一样,数十年来从不缺位。

完形填空不容易做。如果有一个题型是所有学生的难点,那很有可能就是完形填空,即使程度再好的考生,也很难把完形填空做全对。

本文就说一说完形填空这个题型的前世和今生,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个题型,从而找到行之有效的高分乃至满分备考策略。

第一部分:完形填空的前世

完形填空为什么叫“完形填空”?它是怎么产生的?它究竟在考什么?

了解这些问题,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题型,从而能够更有把握地做好它。

完形填空的产生,和我们认识事物时的两个有趣的现象有关。

其中一个是自动修正。

请看下图:

发现没有,第一,这几行字从头到尾都是乱序的,第二,这些字是繁体字。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你理解这些文字,甚至都没有意识到乱序和繁体。

汉语如此,英语也如此,比如:

英美人读这段文字和我们读上图的汉语是一样的,虽然其中大多数单词的拼写都是错误的,但同样能够无障碍地理解。

这就是自动修正。

之所以能够自动修正,是因为我们对这个事物足够熟悉,否则连对错都不知道,更别提修正了。

另一个是自动补足。

我们在认识一个残缺的事物时,会本能地根据自己对这个事物的了解自动补全它,从而仍然形成对这个事物的完整、准确的认识。

比如一张桌子少了一条腿,你仍然知道它是一张桌子而不会不知道它是什么了,如果让你判断它少了什么,你的选择肯定是桌子腿而不是汽车轮子。

自动补足之所以能成功,同自动修正一样,也是因为我们对这个事物足够了解,足够熟悉。了解程度越高,补足就越准确,反过来,如果不够准确,就说明对事物的了解程度不够高。

把“了解程度”与“补足结果”的关系用到语言测试领域,完形填空就产生了。

完形填空这个题型,就是通过测试考生对一篇缺失了部分词汇的文章的补足的准确程度,判断其对语言的熟悉程度。

以上分析并非臆想,而是有理论依据的,这个理论就是格式塔心理学派的“完形理论”,完形填空这个题型的得名也是因为这个理论。

格式塔心理学派因其“完形理论”也称“完形学派”。不要误会,这是个心理学派,不是专门研究完形填空题的。它的“完形理论”认为,人的大脑在认识事物的时候,会把事物当成一个整体,缺失的部分会自动补足,补足的质量反映了对事物认识的水平,质量越高,说明认识水平越高,反之越低。

上世纪中期,美国人Wilson Taylor把这个理论引入到语言测试中,发明了完形填空这种测试方式:让受测者阅读一段缺失部分词汇的文章,如果受测者能较好地补足文章缺失的词,说明他的语言能力强,反之,就说明他的语言能力弱。

人们发现这种测试方式非常有效而且作用独特,因为这种测试方式检测的语言能力,既不同于普通的阅读能力,也不同于普通的写作能力,而是一种依赖于受测者对语言的熟悉程度的“完形能力”,也许这正是完形填空与阅读理解和写作一样,一直都是考试常青树的原因所在。

后来,这种测试方式被从母语测试引用到外语测试中,经过不断地衍变,就成了现在这种我们非常熟悉又非常头疼的题型。

以上就是完形填空的“前世”,接下来看看它的“今生”,也就是完形填空这个题型到底在考什么、难在哪里、怎样高分乃至满分备考。

登录 后阅读全文 | 购账号
Welcome to menglish.cn!